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胆剑篇
释义
胆剑篇

当代话剧本。曹禺(执笔)、梅阡、于是之著。初载《人民文学》1961年7、8月号。这部5幕历史剧取材于春秋时代越王勾践报仇复国的故事。槜李之战后,吴王夫差以重兵进犯越国,越王勾践不听范蠡忠谏,仓促应战,终遭大败,被俘入吴,3年而还。从此,他卧薪尝胆,刻苦自勉,决心10年生聚,10年教训,以报会稽之仇。吴王夫差在胜利面前忘乎所以,对外恃强凌弱,穷兵黩武,对内骄奢淫逸,近谗拒谏,使吴国国势日弱,终于招致国破人亡的下场。后世以这一历史题材创作的戏曲极多,以明代梁辰渔的《浣沙记》成就最高。本世纪60年代初,戏剧舞台又出现了一股编演“吴越春秋”热,各类剧本多达100多种。《胆剑篇》是其中最受称赞的一个。以往大多数剧本多是通过吴越兴亡这一历史故事揭示出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思想,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服务。《胆剑篇》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吴越之战作了重新开掘,提炼出“一时胜负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这一富有哲理意义的主题。《胆剑篇》是曹禺创作的第一个历史剧,是他从现代题材创作转向历史题材创作的开端,也是他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研究并艺术地反映历史生活的尝试。曹禺在《胆剑篇》中继续发挥了他善于安排戏剧冲突,并在尖锐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特长,塑造出勾践、范蠡、伍子胥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勾践坚韧不拔,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复国,是个统治阶级的英雄。范蠡有胆有识,忠勇锐敏,深谋远虑,雄才大略,是个统治阶级的谋士。伍子胥性格的复杂性,比过去同类作品的描绘“有了新的眉眼”(茅盾语)。曹禺在剧中使用自由诗体的独白抒发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手法,始于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而发展于《胆剑篇》,使全剧具有诗的意境和诗的旋律,节奏鲜明而铿锵和谐。《胆剑篇》受60年代初期某些流行理论和思潮的影响,唯恐“削弱”或“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不敢对主要人物勾践作应有的突出,而极力将苦成老人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英雄代表来描写,赋予他过多的英雄行为,从而使这个2400多年前的“庶民”过分理想化。这既离开了历史真实又影响了其他人物的刻画。周总理认为这是“新的迷信所造成的”。

王新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476-447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