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文学批评新方法”
释义
“文学批评新方法”

当代文学潮流。具体指8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和研究中开始被采用的此前未曾采用过的方法。首先进行大胆尝试的,是1981年张世君在《<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和描写的多层次对照》一文中采用的结构主义方法和曾永成在《运用系统原理进行审美研究试探》 一文中采用的系统论方法。这种尝试并没有立刻引起文艺界的重视。1983年,林兴宅的《论阿Q性格系统》问世,他把多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界聚讼纷纭的阿Q复杂的性格置于动态系统中加以考查,使得这方面研究出现了突破,为文学界所广泛重视。文学批评新方法的运用问题也随之在文学界引起谐震,很快形成了“方法热”。1985年前后,林兴宅继《论阿Q性格系统》之后又发表了《论文学艺术的魅力》、《艺术生命的秘密》、《文学作品的审美层次与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刘再复在《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与明确性》、《两极心理对位效应和文学的人性深度》等文章中试图运用心理学和模糊数学探求艺术形象的创造问题;鲁枢元的《作家的艺术知觉与心理定势》、《试论文学语言的心理机制》、《略论艺术创造中的变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创作过程中复杂现象,黄海澄的《从控制论观点看美的客观性》、《从控制论观点看美的功利性》把控制论运用于美学研究。这些,都是这期间产生的有影响的文章。1985年,江西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辑,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研究新方法论》、《外国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以及孙子威编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研究新方法探索》,在倡导文学批评新方法方面而起了积极作用。

一般说来,这些“新方法”,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引进、借鉴西方现代文学的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如文艺心理学、比较文学、符号学、接受美学、文化人类学等,借鉴者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加以改造和扬弃;其 二是有选择地引进、借鉴现代自然科学的概念、知识和方法,使之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社会科学化。这一切都具有尝试和探索性质。因此,在借鉴、运用这些“新方法”时,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避免生搬硬套,就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新方法”出现以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界 一直存在着臧否不一的意见。

杨振昆,益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17-111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