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艺黑线”论 |
释义 | “文艺黑线”论 当代文艺思想斗争中的论题,“文艺黑线”论和“文艺黑线专政”论都是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的。 《纪要》说“文艺界在建国以来”,“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文艺的结合。”为了证实这一论点,他们还把建国以来文艺界探讨的一些理论问题拼凑为“黑八论”作为“文艺黑线”的理论柱石:即“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的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离经叛道”论等。他们悍然否定建国后17年社会主义文学和30年代革命文学的成就,声称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根据这种判断,他们对新老几代文艺工作者进行了疯狂而又残酷的打击迫害。第4次文代会上宣读的《为被林彪、“四人帮”迫害逝世和身后遭受诬陷的作家、艺术家们的致哀》决议中,所列举的文艺界知名人士即达200人之多。“四人帮”垮台后,在揭批林彪、“四人帮”罪行的高潮中,《人民文学》在1977年底召开文学工作者座谈会,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该刊第12期辟专栏发表严文井、秦牧、峻青、草明等作家的在座谈会上的发言纪录。此后,全国各报刊都纷纷发表文章,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为受林彪、“四人帮”迫害的作家和受诬陷的大量文学作品恢复名誉。不过、此间也出现过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即:推倒了“文艺黑线专政”论,保护了“文艺黑线”论——“虽然没有‘黑线专政’,但文艺黑线还是有的”。因而,一些文章在批判“四人帮”的同时,继续以“文革”中流行的调子批判“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周扬文艺黑线”、“四条汉子”等;或者把“四人帮”说成与胡风、右派分子、“四条汉子”是“一丘之貉”。这种在新形势下产生的“文艺黑线”论及其谬误,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讨论深入展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被否定的时候,才被人们所识破和摈弃。1979年8月17日《文艺报》和《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以及会后两刊所发表的有关文章,就反映了文艺界对“文艺黑线”论的新的态度。 杨振昆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07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