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胡风对文艺问题的意见
释义
胡风对文艺问题的意见

当代文论节选。胡风著。内收胡风写给中共中央的《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二、四两部分。《报告》(俗称“三十万言书”)写于1954年3月至7月,共分4部分:1、几年来的经过情况;2、关于几个理论性问题的说明材料;3、事实举例和关于党性;4、作为参考的建议。7月22日面交当时的国务院文教委员会主任习仲勋转呈中共中央。作者说他之所以要给党中央写这个《报告》,是因为他深感自己“已被推到了绝路上”,除了如实向中共中央反映情况,请求中央公断而外,已经别无他路了(详见《报告》的第一部分)。不久,《报告》被批转给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1955年1月,作协主席团决定将《报告》二、四两部分印成单行本,随《文艺报》第1、2期合刊发出,以供批判。书后附印了林默涵、何其芳相继发表于1953年第2、3期《文艺报》、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两篇文章——《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与《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胡风对文艺问题的意见”这标题是康濯提出,经周扬同意后所加。《报告》的第二部分提出了10个问题: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者是否必须“首先具有工人阶级立场和共产主义世界观”而后才能进入创作过程?2、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者,创作方法和世界观是否“只能是一元的”而不可能有矛盾?3、作为艺术方法论的现实主义同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是一回事?能否也给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划分阶级成份?4、如何看待“旧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胡风是否抹煞了它们的根本区别?5、什么是现实主义?胡风文艺思想是不是反现实主义的?6、什么是文学的党性原则?胡风有没有“否认文学艺术中的党性原则”?7、如何看待创作实践与生活实践的关系?8、如何看待作家的思想改造?9、如何看待文艺的民族形式? 10、如何看待“题材”?作者认为他同林默涵、何其芳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着原则性分歧。他认为林默涵、何其芳的理论实质上是苏联“拉普”的主观主义的机械论的延续与发展,在文艺运动实践上起着吓退作家、堵死作家创作之路的有害作用;表明自己从事理论批评工作以来的一贯立场、态度与追求;说明林默涵、何其芳的批评是主观武断与违背事实的;分析了林默涵、何其芳思想方法的基本特征,认为林默涵、何其芳的主观主义的、庸俗的、机械论的理论是跟他们“顽强的宗派主义”思想立场紧紧结合在一起的。针对文艺领域内“机械论与宗派主义结为一体的僵死的统治状态”,《报告》第四部分——《作为参考的建议》就如何根据文艺运动的特点及文艺界的实际状况而改进党对文艺的领导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在1955年的批判中,《胡风对文艺问题的意见》被郭沫若称之为“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

陈全荣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175-417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