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关于《飞天》的争论
释义
关于《飞天》的争论

当代文艺论争。刘克的中篇小说《飞天》描写一位善良、美丽、纯朴的农村姑娘飞天和海离子相爱,由于军区谢政委依仗权势奸污了飞天,造成了两个青年的爱情悲剧。“文革”开始后,谢政委受到林彪、江青的重用,海离子被抓,飞天被逼得神经失常,流落街头。这篇小说在《十月》1979年第3期发表后,引起了争论。

《文艺报》编辑部于1980年初连续召开两次座谈会,与会者对《飞天》作了不同评价。田均、梁康在《拨开用香烛编织的迷雾》中批评了《飞天》。白榕在《记<飞天>作者》中肯定了《飞天》。《文艺报》1980年第9期发表《关于<在社会的档案里>等作品的争鸣<来稿综述>》,其中有关于《飞天》的争鸣。《解放军文艺》1980年9月号发表燕翰的《不要离开社会主义的坚实大地》,对《飞天》作了批评。张维安在《地上的艺术与空中的批评》中,黄毓璜在《让理论扎根在坚实的大地》中,畅广元在《评<飞天>和“整体真实”论》中,李健民在《飞天形象的真实性及其悲剧成因》中,都反对燕翰等的批评。还有于晴、章圻、晓朗等写文章参加争论。

这场争论涉及现实主义、歌颂暴露等问题,但主要围绕以下3个问题展开。一、作品的思想倾向:否定的意见认为,作品似乎要告诉人们,飞天的悲剧是社会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因而认为这种描写具有片面性和危害性。肯定的意见认为,小说揭露和批判了社会上的封建主义余毒,作品真实而大胆,具有填补题材空白的意义;并且驳斥了那种将个人同制度等同起来的批评。二、作品的环境描写:否定的意见认为,小说对3年困难时期到十年浩劫一段历史的艺术概括,是极不真实、不典型的,混淆了新旧社会的本质区别;肯定的意见认为,《飞天》的时代环境、社会环境和具体环境描写都真实可靠,而且还对十年浩劫产生的原因作了一定的探索。三、作品的人物描写:争论集中在飞天和谢政委两个人物身上,这两个人物是否真实和典型,争论双方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

冉隆中,张国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22-232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