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嵇康
释义
嵇康223—263

三国魏思想家、文学家。字叔夜。谯郡铚县(安徽宿县西南)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博通玄学、文学和音乐。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政治上倾向魏皇室一边,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屡次拒绝司马氏集团的利诱拉拢,因而招致忌恨。后以吕安事被钟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当时太学生3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嵇康为师,但遭司马昭拒绝。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自叹此曲不复传世,从容赴死。时与阮籍齐名,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生当玄学兴盛时期,服膺老庄,自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对玄理有独到见解。他“每非汤、武而薄周、孔”,憎恶礼教,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思想新颖而锐利,往往与古时旧说相反,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还著《养生论》,强调精神上的自我修养功夫,主张心无是非。不过他在行动上都是刚肠疾恶,遇事便发,轻率直言。他的死于非命,正是这个原因。而与他同时齐名的阮籍终得善终,就是因为口不臧否人物,善于自我保护。

诗文创作都有成就。诗长于四言,今存五十余首诗,四言诗占一半以上。诗多发抒强烈的愤世疾俗情绪,孤独寂寞而锋芒毕现,真情切露,清峻警峭,显示出独特的面貌。代表作是《赠秀才入军》和《幽愤诗》。这些诗从创作方法到语言形式,都明显受到《诗经》的影响,并在艺术表现上有所进步,所以在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散文成就还在诗歌之上。代表作有《养生论》、《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井丹》、《汉阴丈人》等,或为论说,或为书信,或为传记,大多师心遣论,率尔成章,旗帜鲜明,文风犀利,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嵇康著作,原有文集15卷,至宋代仅存10卷。现存刊本以明嘉靖间黄省曾辑刻的10卷本为最早,凡诗1卷,文9卷。还有张溥刻1卷本,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鲁迅曾据明吴宽丛书堂钞本精校各本成《嵇康集》10卷,甚精善。建国后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戴明扬《嵇康集校注》本。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3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3: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