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关于“国防文学” |
释义 | 关于“国防文学” 现代文艺论文。周立波著。初载1935年12月21日《时事新报·每周文学》。文章认为当前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爱国运动奋起,因而要建立崭新的国防文学,充分发挥文学的抗争作用,帮助民族意识健全成长,促成弱国的反抗观念的建立,歌颂真正的民族英雄。作者认为国防文学原为苏联倡导,移到中国来是客观形势的要求。但两者任务不同,中国的国防文学是民族解放的特殊武器,是反帝反汉奸的广大群众运动的意识武装。这种国防文学同以往带有民族虚无主义倾向的国防主义文学有些不同,它不抛弃国际主义的终极目的,但采取民族主义的形式。这是中国目前国际主义的最现实的形式。这种民族主义绝不是侵略性的日耳曼主义,也不是“民族文学”的民族主义。文章强调在国防文学的旗帜下,一定要除去狭窄的宗派思想。国防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却是无限多样而广阔的。它可以用一切小说、诗歌、戏曲、札记等形式,也可以用记实性的各种文学体裁。内容方面不只要写农民、义勇军、学生的壮烈爱国运动,同时,凡是反汉奸、反经济出卖、反通货膨胀的任何文学,都有国防的作用。目前最中心的内容是华北的傀儡戏和北平学生在寒风中的英勇示威,以及正在蔓延全国的广大爱国运动的火花。该文是最早提倡“国防文学”的文章之一。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3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