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
释义
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

当代文学论文。李希凡、蓝翎合著。初载《文史哲》1954年第9期。全文分4部分:1、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虽某些见解较他的《红楼梦研究》向前跨了一步,但基本观点仍是原来观点的继续和发挥。2、只有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探讨古典作品的倾向性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俞平伯未能从这个角度探讨《红楼梦》的倾向性,因而得出模棱两可的结论,以“怨而不怒”来否认《红楼梦》鲜明的反封建的倾向性,以《红楼梦》的“主要观念是色空”否认它是现实主义作品,这就导致对人物形象的唯心主义理解。“钗黛合一”说实质上抹煞了两个形象本质上体现的社会思想内容的界限和差别。3、俞平伯的唯心主义观点在《红楼梦》的传统性问题上的表现。所谓“脱胎于《金瓶》”、“源本《西厢》”、“融合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之言”,但从他的具体分析里只能得出《红楼梦》的作者是个抄袭专家的结论,所以“传统性”这一概念不清。作者认为《红楼梦》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民性传统,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揭露与批判了封建贵族统治阶级的本质;创造并歌颂了肯定的典型人物。“把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与蔑视者宝黛作为理想的人物。”它的传统性还表现在作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上。俞平伯不是从这方面而是“单纯地以考证其中某些情节,文学和古典作品的相似或受其影响来论断其传统性。这证明他并不了解什么是文学传统性的内容”。4、俞平伯的著作对旧红学家和新考证学派进行了批评,这自然有其价值。但是,他的观点和方法仍旧没有脱离旧红学家的窠臼,并且与新考证学派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密切联系,把考证方法运用到艺术形象分析上就陷入了形式主义。此文和作者的另一篇文章《评<红楼梦研究>》被毛泽东称为“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50年代中期开展的对《红楼梦研究》和对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即是由此引发出来的。

张祥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2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