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
释义
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

现代文学论文。冯雪峰作。初载《现代》1933年1月第2卷第3期。署名丹仁。苏汶(杜衡)曾自称“第三种人”,主张文学没有阶级性,应脱离政治而自由。本文首先指出左翼作家对一般作家要合作,苏汶也在反对反动统治者及其文学,因此他不是敌人而是帮手。但苏汶确有错误,应该批评。同时左翼也要克服内部的宗派性。其次指出,苏汶的错误“含着很大的反无产阶级的,反革命的性质的”。因为苏汶的非政治主义或反干涉主义,不但反对反动的政治势力利用文艺,也反对群众的革命势力利用文艺。而所谓“第三种文学”的要求,反映了苏汶在阶级斗争中的动摇,要使文学脱离无产阶级而自由。冯雪峰认为一切文艺都不是超阶级的,都直接或间接地做阶级斗争的武器。因为文学是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反映,而且作者的世界观也是有阶级性的。但标语口号式的宣传鼓动作品不是伟大的斗争武器。“而非狭义的宣传鼓动文学,越能真实地全面地反映了现实,越能把握住客观的真理,则它越是伟大的斗争的武器”,这要求作者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文章认为文学阶级性的表现和作用很复杂。非无产阶级的文学不都是资产阶级文学,还有小资产阶级文学。小资产阶级文学有革命的要素,真的中立是不可能的,它们或有利于资产阶级,或有利于无产阶级。艺术价值不能独立存在,而是政治的社会的价值。他认为“第三种文学”的出路是创作出多少有些革命意义,多少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的作品,而且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联合起来。本文既作了原则性的批评,又表示了对“同路人”的欢迎。在论争中是属于态度较公允的一种文章。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3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