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关于“现代化与现代派”的讨论
释义
关于“现代化与现代派”的讨论

当代文艺思想论争。80年代初,《外国文学研究》、《文艺报》等报刊陆续发表文章,讨论文学创作中的“现代派”倾向的问题。徐迟在《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现代化与现代派》(《文艺报》同年11期转载),引发了关于“现代化与现代派”的讨论。

徐迟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现代化的产物,是文学上的一场革命,它富有极强的生命力,代表着文学的未来。因此,他主张应该有“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主义”,并预言,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现,最终必将带来“建立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结合基础上的现代派文艺。”袁可嘉在1982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我所认识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具体分析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认识价值及其明显的局限性。他认为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的产生有3种因素:主要是西方社会矛盾关系的产物,其次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文化思潮的影响,最后才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影响。就整个来说,第三种因素对有些流派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能得出现代化就一定产生现代派的结论。理迪的《<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质疑》(载《文艺报》1982年第11期)从7个方面提出问题同徐迟商榷,认为“现代派文艺”或“现代主义文艺”是特定概念,“一提起这个概念,人们就知道是专指本世纪以来在西方文艺中出现的各种‘主义’的资产阶级艺术思潮和流派,它的内容和性质是十分确定的,它同马克思主义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思想体系和世界观”,“提倡‘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主义’,实际上还不过是提倡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罢了”。李准在《现代化与现代派有着必然联系吗?》(载《文艺报》1983年第2期)一文中说:“把经济(物质生产)发展对历史变迁的终极决定作用绝对化、简单化,抛开生产关系即社会关系对意识形态的直接决定作用和政治以及哲学对文艺的直接影响,抛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单纯用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来解释文艺的发展变化,这实际上就走进了‘经济唯物主义’理论的轨道。”李准认为中国作家可以也应该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艺,但是“借鉴决不可以变成代替自己的创造”,更不能“变成去走西方现代派文艺的道路”。

冉隆中,益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3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