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涵泳
释义
涵泳

古代文学理论术语。指一种强调沉潜其中,从容玩味,悉心体验的文学鉴赏的态度和方法。“涵泳”一词出现较早,但其被普遍应用于文学鉴赏,则是在宋代以后。宋代的理学家十分重视“涵泳”,程颐讲:“入德必自敬始,故容貌必恭也,言语必谨也;虽然,优游涵泳而养之可也,拘迫则不能入矣。”(《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朱熹也讲:“此语或中或否,皆出臆度,要之未可遽论,且涵泳玩索,久之当自有见。”(《朱子语类》)显然,理学家讲“涵泳”,主要还是在借此阐发学道的方式;不过,他们确已经开了以“涵泳”论文学鉴赏的先声。朱熹就曾谈到:“看诗不须着意去里面分解,但是平平地涵泳自好。”(魏庆之《诗人玉屑》卷13引)正是经过了理学家的提倡,“涵泳”才逐渐被后人视为了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象清初王夫之讲过:“‘采采芣苢’,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从容涵泳,自然生其气象。”(《薑斋诗话》)晚清况周颐也讲:“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蕙风词话》)中国古代诗文历来有重视比兴,讲究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的美学传统,而以“涵泳”为核心的文学鉴赏方法正是与此相适应的。

杨铸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51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