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作家。回族。
州市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淄博日报社工作。1978年调回山东大学任教。 1985年晋升副教授。1978年开始写小说,散文,以抒情、记人散文见长。散文代表作《煎饼花儿》分别于1981年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散文等奖,1983年获散文月刊首届评奖一等奖;《祖父》于1982年获山东省文学创作奖;《面对外国青年的眼睛》于1985年获散文月刊第二届评奖一等奖。她的学术专著《蒲松龄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获山东省科研成果奖。出版过散文集《学海见闻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校园一条路》以及学术著作《聊斋志异创作论》。1989年3月18日《文艺报》刊登消息称:“五四时期产生过冯沅君这样学者型作家的山东大学,最近又有一位女才子马瑞芳引起人们关注……一些散文专家认为,马瑞芳的散文体现了学者与作家的融合,是智慧型散文。“李希凡认为:“马瑞芳的散文文笔流畅,感情激越,色调清新明丽,用词华丽俏皮,给校园生活注入了浓郁的诗意,形成了她作品的富有谐趣的个性风格。”(《校园一条路》序言)
韩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