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拟民歌”新诗的试验
释义
“拟民歌”新诗的试验

现代文学创作活动。1917年5月,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一文,提出“增多诗体”的主张。1920年至1921年,他用故乡江苏省江阴县的方言,按江阴最普通的一种民歌——“四句头山歌”的声调,写了18首歌谣体的新诗,1924年又写了3首,以后集成《瓦釜集》,1926年4月由北新书局出版。当时《北新》周刊曾刊文称刘半农“是中国文学上用方言俚调作诗歌的第一人,同时也是第一个成功的”(渠门《读<瓦釜集>以后捧半农先生》)。1920年5月开始,刘大白也尝试用浙东民歌的形式创作“拟民歌”新诗,先后写了《卖布谣》(一)(二)、《田主来》,翌年又写了《渴杀苦》、《布谷》、《割麦插禾》等民歌体新诗。收入1929年11月开明书店版诗集《卖布谣》。他们在“五四”时期尝试创作的“拟民歌”新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20年代初期农村的阶级对立和农民的苦难生活,语言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民歌刚建、清新的特色,给新诗创作开拓了新的形式。他们的试验,推动了新诗的发展。

潘颂德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87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