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干预生活”
释义
“干预生活”

当代文学思潮。“干预生活”是50年代中期一些作家、理论家从文艺的职能、作家的生活态度和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探讨中进一步提出的创作主张。

1956年2月27日至3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周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的报告中就提出作家对生活应该采取“积极参预的态度”,“不能采取回避或旁观的态度”。一些人的发言明确地提出了“干预生活”的主张。柳青认为应该“提倡大胆地干预生活”。胡可也说“我们的写作本来就是为了干预生活的”。

《人民文学》在1956年4月号在发表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时加的“编者按”中说:“我们期待这样尖锐提出问题,批评性和讽刺性的”,“象侦察兵一样,勇敢地去探索现实生活里面的问题”的作品“已经很久了”。以后,刘宾雁的《本报内部消息》、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绍棠的《田野落霞》、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何又化(秦兆阳)的《沉默》、南丁的《科长》、耿龙祥的《入党》、李国文的《改选》等大胆干预生活的作品纷纷问世这些作品在嗣后的反右斗争中被打成毒草,作者被打成右派,“干预生活”的创作主张也被当成右派观点加以批判。

杨振昆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8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