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太公家教
释义
太公家教

敦煌遗书。四言韵文体。作者佚名,已发见敦煌写本有42种之多,如S479、1163,P2564,2825、3764等,原题“太公家教一卷”。这是一篇典型的世训与格言的读物。全文主要以对偶的四言韵语为主,并杂以三、五、六、七、八言,共580余句,2670多字。内容多取材于古代典籍《礼记》、《论语》、《孝经》、《史记》、《汉书》、《列女传》等,也有选自民间俗谚、歌谣、箴言、规戒之类语句。本篇由序言、正文、后跋3部分组成,其原序云:“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亡乡失土,波迸流离。只欲隐山学道,不能忍冻受饥。只欲扬名后代,复无晏婴之机。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随缘信业,且随时之宜。辄以讨其坟典,简择诗书,依经旁史,约礼时宜,为书一卷,助诱童儿,流传后世,幸愿思之。”说明这是一部“意欲教于童儿”(《后跋》)的通俗童蒙读物。成书时代相当早,唐李翔《答朱载言书》已提及“俗传《太公家教》”,李翔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卒于武宗会昌元年(841),则其成书当早于唐武宗时。《太公家教》主要宣扬儒学的忠孝、礼义、尊师、重贤、修身、勤学、齐家、治国等内容,体现出作为封建时代教科书的特点。由于“语多鄙俗”,“且今日俗谚,犹多在其中”(王国维《太公家教跋》),因而便于诵读、记忆,故能广泛流传于民间。整理本见〔法〕戴密微《王梵志诗附太公家教》(巴黎·1982年),《敦煌写本太公家教初探》(《敦煌学辑刊》1984年第1期)。

张锡厚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75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