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戴震 |
释义 | 戴震1723—1777 清代思想家、学者、古文家。字东原。休宁(今属安徽)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乾隆三十八年奉诏任《四库全书》纂修官。第二年,特命与会试被录取者一起赴廷对,授翰林院庶吉士。戴震少时曾从婺源江永问学。通晓天文、历算、史地、训诂、音韵、考据等。他的弟子段玉裁曾说,戴震治学,不务博而务精。他自称“知十而非真知,不若知一之真知也”(《娱亲雅言序》)。他的治学精邃缜密,如从分析《广韵》系统入手,区别韵类异同,创古音9类25部说,以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对经学、语言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古文献研究上,他也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治学方法,探究义理,多从训诂入手,通过对字、词义的阐发发现问题,被称为一代训诂、考据大师。 戴震在哲学上提出世界是“气”的变化过程,“气”在不停地运动,万物因之生生不息。他强调从考察具体事物去认识事物的根本规律,反对理学家“理在事先”的命题;针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出“理在欲中”的见解,并将“以法杀人”的酷吏与“以理杀人”的儒士相提并论,否定了程朱理学,对统治者以“理义”杀人也表示了抗议。戴震的文章主要是考据和阐发哲学思想。如《答彭进士允初书》,辨程朱陆王之学;《原善》3篇,《读易系辞论性》、《读孟子论性》、《孟子字义疏证序》等篇,阐述性命理欲之旨。文章功力深厚,论述透辟详尽,颇多创见,有很强的说服力。戴震一生著述宏富,著有《戴东原集》12卷、《屈原赋注》、《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原善》等,校勘《大戴礼记》、《水经注》等。 徐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6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