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现代报告文学的提倡与兴盛
释义
现代报告文学的提倡与兴盛

现代文学运动。20年代后期,报告文学“随同一些马列主义作品从日本传到中国”(胡仲持《论报告文学》)。30年代初“左联”成立后,开始大力提倡报告文学,不仅介绍了外国进步报告文学作家基希,号召作家们“创造我们的报告文学”(“左联”决议《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同时展开广泛的“工农兵通信员运动”。在这样的倡导下,许多作家纷纷倾力于报告文学的创作,先后涌现出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李乔的《锡是怎样炼成的》、沙千里的《七人之狱》、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作品。此外,《光明》、《文学界》等刊物的发表了众多报告文学作品。随着工农兵通信员运动的开展和形势的发展,群众性的报告文学写作热潮也逐渐兴起,速写、通讯、游记、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报告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并出版了《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上海的烽火》、《活的记录》等报告文学合集。1937年抗战爆发前后,茅盾等人发起的《中国的一日》征文活动和梅益等人发起的《上海一日》征文活动,更促进了群众性报告文学写作热潮的高涨,及报告文学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报告文学创作开始进入兴盛时期。

龚明德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0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