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现代文学2 |
释义 | 现代文学2 当代文学期刊。1960年3月15日创刊于台北。1973年9月因经济困难停刊。1977年7月复刊。1985年又停刊。创办人和编者为台湾大学外文系学生白先勇、陈若曦、王文兴、欧阳子等。编者在发刊词中说:“我们愿意《现代文学》所刊载的不乏好文章。这是我们最高的理想。我们不愿意为辩证‘文以载道’或‘为艺术而艺术’而花篇幅,但我们相信,一件成功的艺术品,纵使非立心为‘载道’而成,但已达到了‘载道’目标。我们打算分期有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近代艺术学派和潮流。批评和思想,并尽可能选择其代表作品。我们如此做并不表示我们对外国艺术的偏爱,仅仅依据‘他山之石’之进步原则……我们不想在‘想当年’的瘫痪心理下过日子。我们得承认落后,在新文学的界道上,我们虽不至一片空白,但至少是荒凉的。祖宗丰厚的遗产如不能善用即成进步的阻碍。我们不愿意被目为不肖子孙,我们不愿意呼号曹雪芹之名来增加中国小说的身价,总之,我们得靠自己的努力。我们感于旧有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不足以表现我们。”至1973年停刊。共出版51期。刊载了台湾70位作家创作的小说206篇,这在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台湾作家发表的小说作品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且还形成了一个新的作家群——“大学才子派”。除了《现代文学》的编者兼基本作者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外,发表作品较多的还有七等生、蔡文甫、李昂、施叔青、丛甦、水晶、汶津、於梨华、王祯和、陈映真等。 张葆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0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