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现代小说理论探讨
释义
现代小说理论探讨

现代文学思潮。五四运动前夕,新文学阵营曾就小说创作的理论问题,在《新青年》等刊物上进行了热烈的探讨。1917年1月,胡适首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尔后至1918年5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钱玄同的《致陈独秀信》、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胡适的《建设文学革命论》和《论短篇小说》等文相继发表。他们的讨论大体上围绕着几个问题展开。一是小说的重要性。胡适首先批评“鄙夷白话小说为文学小道”的观点,认为今天的中国文学“足与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者,独有白话小说一项”。钱玄同立即响应,肯定“小说、戏剧,皆文学之正宗”。刘半农也表示“赞成小说为文学之大头脑”。二是小说的价值标准。胡适认为小说能成为真正的文学,就在于“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钱玄同认为,小说是否有文学价值,应以“‘情感’‘思想’两事为标准”,倘无‘真挚情感”和“高尚思想”,便“无甚意味”。刘半农也表示“不认今日流行之红男绿女之小说为文学”。三是小说创作的经验教训。他们反对旧小说专以神怪武侠、才子佳人为题材,强调作者要“使自己的意识、情感、怀抱,一一藏纳于文中”,写出有现实内容的作品来(刘半农);他们注重小说的社会效果,呼吁文学家“撰述理想高尚之小说”,以“增进”“社会道德”(钱玄同);对古代和近代小说的体裁、结构,他们也作了研讨。四是小说的创作方法。从小说应描写社会现实出发,胡适强调要注重实地观察和收集材料;刘半农则指出只有深入下等社会,才能写好“下等小说”。五是小说的创新。鉴于旧小说千篇一律、陈陈相因的弊病,他们认为“要讲有价值的小说,第一步是译,第二步是新做”(钱玄同)。这场讨论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它为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49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