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 |
释义 | 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 现代文学思潮。现实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主要思潮。20年代前期,它一度与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竞相生长。“五卅”后,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许多新文学家在经过多方面尝试后,逐渐归趋于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本身也不断地深化、发展,成为现代文学的主要思潮。这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确立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现实生活,揭示中国社会的现实矛盾,以激发人们变革现实的热情。鲁迅是这一思潮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实绩奠定了“五四”以来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现实主义思潮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文学革命”兴起时,陈独秀等人即在《新青年》上倡导现实主义。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明确地扬起了现实主义的大旗。这时期现实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为人生”的文学态度和“客观描写”的艺术手法。民众戏剧社作家的“社会写实剧”,新潮社、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带有某些非现实主义成份的“问题小说”,热切地关注着人生现实。后期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作家的“乡土文学”,则以细密的笔法,真切地描绘着乡村生活的现实情景,显示了较为成熟的现实主义特色。但这时期的现实主义理论比较含混,尚不能科学地区别它和自然主义之间的不同特征。“革命文学”的倡导,使现实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显示出现实主义“彻底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郭沫若《革命与文学》)的倾向。但同时部分作家作品又流于简单化、庸俗化和概念化,以世界观代替创作方法,导致了“辩证唯物论的创作方法”的局部流行。其功绩和缺陷,在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的小说诗歌创作中有明显反映。“左联”成立后,力图纠正早期左翼文学的某些偏向,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指导创作,要求作家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用形象的言语艺术的手腕来表现社会现象的各方面”(茅盾《<地泉>读后感》)。1933年冬,周扬在《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一文中,介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强调要重视世界观,但不能“把创作方法的问题直接地还原为全部世界观的问题”,提出了真实性、典型性、揭示历史发展趋势、表现无产阶级理想等原则。“左联”把现实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茅盾的《子夜》以及丁玲、张天翼、夏衍、中国诗歌会诗人等的创作,为现实主义建树了巨大的功绩。同时,巴金、老舍、曹禺、臧克家等人的作品,亦以对黑暗社会的深刻批判和成熟的艺术技巧,显示了现实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抗战爆发后,面对普遍高涨的民族爱国热情,在如何反映抗战现实等问题上,国统区的现实主义作家提出既要歌颂光明,又要“认出那些隐藏在抗战旗影下的大小丑恶”(茅盾《八月的感想——抗战文艺一年的回顾》),坚持真实地反映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贯穿于整个40年代的文学。抗战期间,涌现了《华威先生》(张天翼)、《腐蚀》(茅盾)、《淘金记》(沙汀)、《升官图》(陈白尘)、《马凡陀的山歌》(袁水拍)等深刻揭露和抨击黑暗现实的优秀作品。抗战后期,在现实主义如何深入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讨论,胡风等强调主观战斗精神,何其芳等则强调与人民群众的结合。争论虽然没有取得一致认识,但探讨了现实主义的一些重要理论,对其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时期,解放区作家则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引下,走上了深入生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他们热情讴歌人民大众的新生活和解放区的光明气象,努力创造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高干大》(欧阳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王贵与李香香》(李季)、《小二黑结婚》(赵树理)等作品的出现,使现实主义的面貌焕然一新,并为建国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片面地排斥对阴暗面的揭露,如对小说《在医院中》(丁玲)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现实主义的批判性。 现代现实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过外来思潮的很大影响。“五四”时期,一些新文学家在介绍欧洲文艺思潮的演进过程时,认为我国文学应从写实派起步(参见茅盾《小说新潮栏宣言》),并大量翻译了福楼拜、龚枯尔兄弟、左拉、契诃夫、易卜生等的作品。同时又注重东、北欧民族反抗压迫的现实主义文学。这些,都促进了现实主义思潮的形成。20年代末到30年代,现实主义又接受了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苏联文学思想的影响,从日本藏原惟人的“新写实主义”,到苏联“拉普”的理论,以及革命现实主义的原则,都对左翼文学发展有较直接的作用。现代文学对现实主义主潮的历史选择,有着种种社会历史的必然性。特别是现代中国社会大动荡中现实矛盾的空前激化与充分暴露,以及广大人民对变革现实的迫切要求,是现实主义思潮发展壮大的坚实土壤。现实主义同时又吸收着其他创作方法的因素。鲁迅的现实主义理论和创作中融合着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色彩;艾青的诗歌、曹禺的戏剧也曾吸收了现代派的某些因素;路翎等人的现实主义创作中,显露着心理主义的痕迹。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曾有过“左”的偏狭倾向,但从总体看,呈现的是一种较为开放的形态。 陈卫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03-350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