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东北文坛关于新诗要不要押韵的讨论
释义
东北文坛关于新诗要不要押韵的讨论

现代文学论争。1923年8月,吴裔伯化名羽丰在沈阳《盛京时报》发表《论新诗》一文,认为诗是供人吟唱的,应该押韵,“无韵不得谓之诗”,并批评某些新诗只分行不押韵,缺乏音韵美,与散文无异。9月1日,孙百吉于同报发表同名文章反对吴的观点,认为新诗虽无韵却有意境,不仅可称为诗,而且是诗的进化。9月12日,吴裔伯发表《论新诗兼致孙百吉君》,反驳新诗无韵是进步的观点,指出诗押韵是一种“自然腔调”,古今中外的诗都有韵,就是民歌也不例外。10月5日,他以吴老雅之名又发表《对于论新诗诸公的几句闲话》,从诗的由来、演变、改革、美学特征、与音乐的关系,格律与韵的区别,无韵诗与美文的关系等方面,论证了新诗应该有韵。在此期间,赵虽吾等人撰文支持吴裔伯,王莲友等人则声援孙百吉,双方论争达数月之久。这场论争,促进了东北新诗创作的发展。嗣后出现的新诗,开始重视诗的形式美。

铁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36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