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瞿秋白
释义
瞿秋白1899—1935

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幼名懋淼,学名霜,又名爽;曾用笔名易嘉、宋阳、何凝等。江苏常州人。幼年时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小学期间热心吸取革新思潮,假期常与农民的孩子接触,培育了同情劳苦人民悲惨境遇、反抗压迫、关心祖国命运的民族革命意识。1915年因家贫辍学,至无锡乡间小学教书。

1917年初到北京,考入“俄文专修馆”,在思想苦闷中研究文学、哲学、佛学,探求改造社会现实的道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以极大热忱投入运动,为当时学联领导人之一。同年与瞿菊农、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次年遭查封,又续办《人道》月刊(仅出一期)。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发表大量提倡新文学及研究社会改革的文章;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为“五四”后最早介绍俄国文学的重要翻译家。

1920年应北京《晨报》及上海《时事新报》聘请,以特派员身份赴苏俄考察。在苏期间,广泛、深入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苏俄历史和现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写作十数万字介绍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的通讯报导。后又著《饿乡纪程》(1922年)、《赤都心史》(1924年)。这些著述以真切、动人、优美的笔触介绍和歌颂了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并记录了他自己由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思想历程。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3年1月回国,先后主编和参与编辑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新青年》(季刊)以及《向导》、《前锋》等,其间撰写了大量政治论文,介绍和宣传马列主义,分析中国社会和革命状况,批判国民党右翼和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在思想理论战线发生了广泛影响。与此同时,他一直坚持文学战线乃至文化战线的工作。1923年,他参加了文学研究会,经常为《小说月报》、《文学周报》撰稿。同年参与创办了上海大学。他不但是革命的文学家,宣传家,也是革命的活动家。他曾担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他主持了“八七”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机会主义领导,并负责党的主要领导工作。旋又因犯有盲动主义错误,于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后离开主要领导岗位。1930年回国,1931年因受王明路线打击,被排斥于中央领导之外。

1931年夏至1933年的两年多时间里,瞿秋白在上海养病期间,与鲁迅结下了深厚友谊,并肩战斗,一同领导左翼文艺运动。这一时期,他编译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现实》,含恩格斯、列宁等重要文艺论文,并翻译了苏联及其他国家的许多革命文学作品,写有多篇广泛评论中国文艺思潮及创作,探讨文艺大众化等问题的论文,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文艺批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1933年所写《〈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评述鲁迅思想与杂文创作的重要论文,在鲁迅研究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写犀利、尖锐、晓畅的杂文,也成为左翼革命文学的精品。

1934年初瞿秋白调至苏区工作,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人民教育委员、苏维埃大学校长。他创办的高尔基戏剧学校推动了苏区戏剧运动的发展。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坚持斗争。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水口乡被国民党军队俘获。他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气节,于同年6月18日在长汀英勇就义。在俘期间写有信件、旧诗及自传性文稿《多余的话》。遇害同年,鲁迅曾编印他的遗稿《海上述林》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有4卷《瞿秋白文集》等。

陈丙莹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40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