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那五
释义
那五

当代中篇小说。邓友梅著。初载《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是作者80年代初创作的一组社会风俗画式小说中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邓友梅说:“一个人的历史、教养、气质等等限制着作者选择题材和表现方法……我在北京住了数十年,这地方近几百年来是中国首都,许多重大的历史变故都在普通市民身上留下了烙印,并且形成了它独特的语言风习。这两年我就尝试着用北京口语来写北京人的作品。”(《也算创作谈》)这篇小说就是通过满族贵胄那五及其家世的衰败来反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的历史变动的。那五的祖父是清王朝内务府堂官。清王朝灭亡后,那五的父亲靠变卖家产维生,到那五这一代已经一贫如洗了。虽然是在穷途末路上,自幼只会吃喝玩乐的那五,却“倒驴不倒架儿,穷了有穷的讲究”。他祖父的收房丫头紫云可怜他生活艰难,托义兄过大夫接他来家同住,他听说后“直嘬牙花子”,说:“到您那儿住倒是行,可怎么个称呼法儿呢?我们家不兴管姨太太称呼奶奶。”他与贵胄后裔索七合伙倒卖古玩,财没发着,反而倒蚀了房钱;他花钱买小说发表,冒充作家,结果捅了漏子,自己被报社赶走,打破了饭碗子;他受人利用,设圈套坑骗艺人,钱没赚到,反而遭劫,衣服被扒得精光;好心人劝他学中医,他只愿学个打胎的偏方,为的好赚“大宅门有了私情又怕出丑的小姐”的钱……一直到解放军进城,他还想冒领面粉,冒充作家、艺人。他“不光办好事没能耐,做坏事也不到家”。当然,北京的解放,也使他感到自己有了新生的可能和改造的必要。

随着那五的行踪,作者把北京解放前天桥一带五花八门的市井气象描写得出神入化,它使人感到这正是产生那五这种废物的一种典型环境。读了这篇小说,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人,非彻底改造不可。“读《那五》自会联想到可敬可亲的以写北京为专长的老舍先生,先生死而有知,他会满心欢喜地看到邓友梅这样大有作为的一代。“(吴祖光《小评<那五>gt;》)

这篇小说曾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益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9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