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问题小说”的创作热潮 |
释义 | “问题小说”的创作热潮 现代文学思潮。“五四”时期,由于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展,以及俄国和欧洲进步文学的影响,现代文坛出现了一股“问题小说”的创作热潮。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重大社会问题,成为“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创作热潮的滥觞。接着,鲁迅又先后发表《药》、《伤逝》等小说,提出革命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青年(特别是妇女)解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鲁迅基于“想提出一些问题”的明确目的,而创作的这些揭露“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英译本短篇小说·自序》)的小说,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冰心是在这一热潮中涌现出来的又一位重要作家。1919年9月,她在《晨报副刊》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两个家庭》,提出了改造旧家庭建立新生活的问题。嗣后,她所写的一批小说,也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提出父与子两代人冲突的问题,《去国》提出青年爱国无门的问题,等等。此外,胡适、罗家伦、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王统照、庐隐、许地山、孙俍工等许多作家都写了一些问题小说,其作品除了《新青年》、《晨报副刊》以外,还刊登在《每周评论》、《新潮》、《小说月报》、《民国日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等报刊上。这些作品所提出的,还有国民性改造问题、人生目的意义问题、劳工问题、婚姻问题等。作家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有的并不作回答,有的提出答案,也各各不同。但由于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当时的各种重要的社会问题,因而往往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产生较大的反响。“问题小说”的创作热潮密切了文学与社会人生的联系,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26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