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白十论
释义
李白十论

古代作家研究论著。裴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出版。该书汇集了作者从50年代以来有关李白研究的论文10篇。分别为:《历代李白评价述评》、《李白经济生活探源》、《李白供奉翰林小议》、《论李白的隐逸》、《论李白的政治抒情诗》、《从李白饮酒诗看诗人性格及其思想矛盾》、《李白山水诗中的情与景》、《论李白的游仙诗》、《李白诗歌中的另一个领域》、《论李白诗歌中的怀才不遇与人生若梦的主题》。作者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从探讨李白所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入手,分析李白的成长道路、思想历程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该书着重探讨了李白的思想基础、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作者认为,李白对于入世、退隐、游仙的态度是反复无常、充满矛盾的,这种矛盾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因而只能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对它加以研究。他认为,李白的青年时代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的时期,李白是在一种优越的环境中成熟的。这对于诗人早期性格、政治抱负的形成以及文化修养显然会发生良好的影响。“两年翰林供奉生活,在李白一生中是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又是一个转折点”,当李白以一个卓越的诗人姿态出现时,他所面临的已经是唐帝国开始崩溃的现实了。这种危机四伏的现实使诗人极度失望和愤怒,但他又并不放弃他从儒家那里继承来的“济世”思想,“大敌当前,民族危亡,出于爱国热肠并因历史条件所限,又只能把平乱复国的希望寄托在腐败无能的统治者身上”。这种矛盾是诗人的一大不幸,也是他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主要原因。诗人后期的精华之作,正是这一矛盾的典型概括。作者认为,李白诗的基调是忧郁的、愤怒的,决非“盛唐气象”的反映,“诗人并没有对他面临的现实唱赞歌”。作者指出,李、杜二人同为光焰千古的伟大诗人,在艺术上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而思想方面则李优杜劣。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21-272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