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白论
释义
李白论

古代作家研究著述。乔象钟著。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该书就李白与永王李璘的关系,李白漫游的经济来源、李白的思想特点及其社会根源、李白作品的现实意义和艺术特征等问题发表了看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李白的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作者力求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全书共收9篇论文。其中《李白从璘事辨》作于1957年。文章抓住李白从李璘这个关系到李白生平的大事而又影响到对他的诗歌评价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认为,李白之从永王,受强力的胁迫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时李白也有借此尽一点自己能力,促使形热好转的报国心愿。从李白这一时期所作的任何一首诗中,都得不出李白赞助永王造反的结论。李璘称兵构乱,李白即逃归,并非兵败而逃。他是出于污泥而不染,然而却受到封建王朝一次重于一次的迫害。《李白漫游的经济来源》一文在对以往有关李白经济来源的各种说法作了批评之后认为,唐朝从统治阶级到下级官员都能重视搜求贤俊,网罗人才,社会上流行养士重才的风气。这种环境对李白来说正是如鱼得水。李白所以一生浪游各处,主要依靠他的交游广、声名大,时人对他的优礼与敬爱。所到之处的道教宫观、富有的岳家都会对其生活有所帮助,某些应酬之作也会给他带来一定的收入。在这种优游的生活中,李白不需要为了衣食去追逐润,因此那种认为李白与商业有关或有兄弟经商做后台的说法是不可靠的。《李白的思想特点及其社会根源》探讨了支配李白人生实践的思想基础。作者详细考察了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的原因,盛极一时的道教影响形成李白思想的根本特点,以及这一思想特点在他的归隐下入世生活上的表现。《李白的诗论及其艺术实践》、《李白古风考析》、《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成就》、《李白诗歌中妇女形象》、《论李白的山水诗》、《李白作品的现实意义和艺术特征》等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诗人的诗歌理论和杰出的创作成就,以及在扫荡六朝绮靡诗风方面的不朽业绩。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2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