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尹湛纳希
释义
尹湛纳希1837—1892

清代作家。蒙古族。汉名宝衡山;字润亭。原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北票县)下府乡人。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旺钦巴拉曾任协理台吉,虽系武职却十分喜爱文学和历史,曾撰写了许多文学和历史方面的著作。自幼倍受蒙汉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青年时代博览群书,通晓蒙、汉、满、藏语文,其中尤以蒙汉古典文学方面的造诣为深。自20岁起开始写作,此后历30余载撰有大量政论、诗歌和小说作品。通过作品对暴政和腐败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尹湛纳希作品的突出特点是把汉族古典文学的艺术形式和手法巧妙地运用于他的蒙古文创作,在继承本民族文学遗产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学习和借鉴汉民族古典文学的有益营养,创作出一批熔蒙汉文化艺术于一炉的佳作。他应用汉族古典诗歌的形式,开一代蒙文诗歌创作的新风,写出了清丽婉约,情真意深的蒙文五言和七言绝句;他采用章回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曲折的情节,细致入微的人物刻划,深刻地描绘了清末中国封建社会迅速走向崩溃的剧烈变革,感人至深。伊湛纳希一生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代表作如《论石枕》、《道者的虚伪》、《勿忘祖先》、《妒贤嫉能》和《佛经与诗书》等。在这些文章中,他或说古论今;或讽刺不读书、不懂历史的王公贵族,强调学习本民族史的重要性;或揭露统治者的虚伪;或评论三教九流,包括释、儒、道等思想体系,均有其独到的见解。

尹湛纳希的诗深深地植根于蒙古族社会生活,富于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如《白云》、《香菊》和《悯农歌》等。《白云》系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表现了他生活于封建家庭,犹如笼中的小鸟,没有自由,似白云般,受风的制约。著名的《悯农歌》表现了作家对贫苦农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并抨击了地主阶级的贪婪和土地制度的不公平。

尹湛希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他的小说创作。他除完成其父旺亲巴拉的遗著《青史演义》外,创作了长篇小说《一层楼》和《泣红亭》。这两部姊妹篇在中国蒙古族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揭开了蒙古族作家创作小说作品的序幕。它们反映了作家的理想和世界观,表现了作家的艺术才华。作家从民族民主主义思想出发,对清末的社会和阶级矛盾等作了大胆的揭露和批判;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述,揭示了诸如贫富不均,土地问题,妇女问题以及知识分子出路问题等重大的社会问题。只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没有能够指出解决它们的正确途径。他的创作不仅开创了蒙古族小说创作的先河,同时,也为促进蒙、汉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丁守璞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22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