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自成1
释义
李自成1

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姚雪垠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全书共5卷,已出版3卷。有平装、精装两种版本。第一卷(上、下册)1963年7月北京第1版;1977年7月北京第2版,有修改,增加了长篇《前言》,并增补了写于1963年的《北京的忧郁》作为本卷的最后一章(第32章),1985年10月陕西第10次印刷;第二卷(上、中、下册)1976年12月北京第1版;1985年10月陕西第4次印刷;第三卷1981年8月北京第1版。前3卷累计印数已逾400万册。按照作者的总体规划,这部小说的前3卷完成后接下去是写第五卷,最后完成第四卷。后两卷的一些章节已由《小说》文学月刊选载。全书完成后约在350万字之谱。

早在40年代初,作者即已开始酝酿这部小说的创作,并着手搜集、研究有关史料,20多年间,相继积累的资料卡片近两万张。1957年,他被错划为“极右派”后抱着一种“和自己笔下的主人公一样”,“决心在挫折面前站起来”的心情开始了《李自成》第一部的写作。(见高空蔚《姚雪垠简介》)据作者透露:“写李自成革命的经验教训和农民战争的基本规律是全书的总主题。”小说第一卷从明王朝的京城北京写起,写清兵逼近京畿,崇祯皇帝在战与和的问题上举棋不定,既关心清兵动向,又关心官兵与李自成起义军在潼关附近正在进行着的战争形势。作者说:“这样开头,我怀着两个目的:第一是,从全书五卷的结构考虑,从明朝对清朝的中国内部民族战争开头写,最后以中国内部的民族战争结束,首尾照应,全书结构会给人一个完整感觉。第二是,从北京开始写,容易使读者很快就了解全国形势。”他又说:“为要在一部小说中写出明、清之际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我采取复线发展的结构方法。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革命力量为一方,以崇祯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大地主反动力量为另一方,它们之间的生死斗争是小说中的矛盾主线。明朝和关外清朝的战争是一条重要的副线,到第五卷后半部,这条副线升为主线,而李自成与明朝残余力量的斗争则降居副线。张献忠的活动在小说中构成第二条副线,也是贯穿始终的。另外,以李自成为领袖的这支义军中也有各种矛盾,较重大的矛盾将从第三卷逐步展开。以崇祯为首的地主阶级内部也到处充满矛盾,错综复杂,斗争一直深入到宫廷内部。”(姚雪垠《<李自成>创作余墨》)

在《李自成》前3卷中出场的人物达270多个,除作者着力刻画的李自成(详见该条)和崇祯(详见该条)外,李自成帐下的刘宗敏、尚炯、郝摇旗、李双喜、袁宗第、罗虎等将士,牛金星、宋献策、李信等谋划人物,高夫人、红娘子、慧梅等军中巾帼,与李自成若即若离的盟友张献忠,以及明王朝统治集团里要员卢象升、杨嗣昌、洪承畴,宫闱里的田妃、周后,等等,莫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小说前3卷写李自成从困境中重新奋起,进入鼎盛时期,由此,既多方面地反映了明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剧烈,农民起义的巨大声势,也逐渐揭示出胜利进展中的农民战争中所隐伏的种种历史局限李自成方略上的失误、性格上的弱点和最后必将归于失败的种种危机,使整个作品笼罩在一种浓重的悲剧氛围中。小说不仅有声有色地描写了军事、政治、经济斗争,而且也写到了当时的风俗民情、典章礼仪、衣冠服饰、文化心理。所以,小说第一、二卷出版后茅盾曾著文称赞说:“中国的封建文人也曾写过丰富多采的封建社会的上层和下层的生活;然而,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解释这个封建社会,并再现其复杂变化的矛盾本相,五四以后也没有人尝试过,作者是填补空白的第一人。”(《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李自成》第一卷在1963年出版后,出于政治上的原因,曾受到评论界的冷遇,“文化大革命”之初又曾被污蔑为“大毒草”。1966年8月上旬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示当时任“中央文革”副组长的王任重,说:“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我看过一半,写得不错。你告诉武汉市委,要对姚雪垠加以保护,让他把书写完。”作者因此幸免于难。1975年,当《李自成》的写作受到严重干拢,难以为继时,姚雪垠上书毛泽东请求支持,毛泽东再次作出“让他把书写完”的指示(见姚雪垠《我的道路》)。1976年底《李自成》第二卷问世后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该卷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第一、二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以后又相继被改编成京剧《闯王旗》、电视连续剧《巾帼悲歌》,均受到好评;各地出版了评论、研究、赏析《李自成》的文集、专著多种。日、英、法、朝文本已陆续在一些相关语种的国家出版。作者表示,在《李自成》第一至第五卷全部完成后,还要将全书再修订一遍,“对后世的读者更加负责”(见姚雪垠《八十愧言》)。

史燮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33-273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