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浊流 |
释义 | 吴浊流1900—1976 现代小说家。本名吴建田,号晓畊。台湾新竹人。毕业于新埔公学(小学)、台湾总督府国(日)语学校师范部。早年曾任小学教师。1940年因郡督学公然凌辱教员,他愤然辞去教职,结束了19年的教师生涯。辞职后即转赴南京,任《大陆新报》记者。1942年又返回台湾,先后任《日日新报》、《台湾新闻》、《新生报》、《民报》记者。他于1936年开始写作,处女作短篇小说《水月》发表于《台湾新文学》。1943至1945年是抗日战争最后几年,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最疯狂的年代,吴浊流默默无闻地埋头撰写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他家门前就是日本人的警察署,为了防备日本特高警察的搜查,他每写两三张稿纸,就藏在炭笼里,然后再转移到乡下老家。一直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台湾光复以后,这部小说才得以出版。在漫长的76年的岁月中,吴浊流跨越了两个时代,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也经历过国民党的统治,看过“御用绅士”(汉奸)的嘴脸,也备尝“台湾光复”后的酸甜苦辣。他在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所写的作品,着重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现实生活。1947年发生“二二八事件”,同年10月他就写出了揭露国民党腐败本质的中篇小说《菠茨坦科长》。1968年又撰写自传体小说《无花果》和《台湾连翘》,用最朴实的笔法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台湾,以及“二二八事件”的前因后果。这部自传体小说在《台湾文艺季刊》发表不久,就遭到台湾当局的禁止。1964年他创办《台湾文艺》杂志,1969年设“吴浊流文学奖”,1976年逝世。他的著作,在台湾印行的有《吴浊流作品集》共6卷:《亚细亚的孤儿》、《功狗》、《菠茨坦科长》、《南京杂感》、《黎明前的台湾》和《台湾文艺与我》。 张葆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935-293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