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吴汝纶
释义
吴汝纶1840—1903

近代文学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次年举进士,授内阁中书。曾佐曾国藩幕8年。后调直隶,佐李鸿章幕府,补深州直隶州知州。继服父母之丧,居家6载。除服后署天津府知府,补冀州直隶州知州,前后共8年。在冀、深2州任职时,颇注意兴修水利,尤重视教育。光绪十五年(1889)起,出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执教多年,培育弟子甚众。义和团运动起,吴汝纶主张捕治,“以此不容于众,事急乃挈家出走,几不得免”(吴闿生《先府君行述》)。李鸿章主持庚子议和,召吴至京。李病死,吴氏拟南归,而吏部尚书张百熙奏保,以五品衔使充任京师大学堂教习,于是自请赴日本考察学校。在日本3个月,结交教育界及朝野知名人士,获得盛誉。归国后返故里途中得寒疾,不久病死。

吴汝纶自幼“鄙弃俗学,欲毕览百家之书,不言性理”。自“周秦古籍”,“以逮近世姚曾诸家之书,丹黄不去手”(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吴氏曾受教于曾国藩,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并称为“曾门四弟子”。但后受维新思想影响较大,主张采西学,认为“文者,天地至精至粹,吾国所独优。语其实用,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必取资于彼,得其长乃能共竞。旧法完且好,吾犹将革新之,况其窳败不可复用”(同上)。其子吴闿生也称其父“为学于古今中外无不通贯,要以瀹民智、自强济时变为宗”(《先府君行状》)。其论文,则谓“文章之世,纬地经天,代不数人,人不数篇,唯此为难”(《清史稿》本传)。故以桐城派为宗,而又不落其窠臼,“宗师汉魏南北朝之间”(金天翮《皖志列传稿》)。著有《桐城吴先生全书》17卷、《写定尚书》1卷、《深州风土记》20卷、《日记》12卷、《东游丛录》4卷等。

王祖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92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