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益
释义
李益748—约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进士及第。大历六年,登制科举,授郑县主薄。大历九年前后,以三辅属吏入臧希让幕府,第一次从军塞上。建中二年(781)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府,再次从军塞上。贞元元年(785),入杜希全幕府,第3次从军。贞元六年或七年,入朔宁节度使张献甫幕府,第4次从军。贞元十三年,李益游河东、河北,不久入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第5次从军。元和初年,归自湖湘,为尚书郎。唐宪宗以李益名诗人,召为都官郎中。转中书舍人,出为河南少尹。元和七年(812),官秘书少监集贤学士,迁右庶子。元和末至大和初,官右散骑常侍,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因居北方边塞十余年,亲身感受过边塞生活,他的边塞诗最有成就。自言:“出身二十年,三受末秩;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其为文咸多军旅之思。”“或因军中酒酣,时或塞上兵寝,相与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气”(《从军诗序》)。如《从军北征》描写了在恶劣的环境中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听晓角》通过回荡的角声和盘旋的塞鸿,表现出了征人孤独、冷落之感;《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描绘了瑰丽的西北边地风光,反映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写了士兵久戍未归、思亲望乡的情怀,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李益擅长七绝,后人往往把他的七绝与王昌龄相提并论。明人胡应麟说:“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诗薮》内编卷6)。又兼工其它诗体,如他的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写久别相逢,情深意切;五绝《江南曲》写闺怨,意味深远。今存有《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两书编排不同,所收的篇目也不尽一致。《全唐诗》卷282—283编入其诗2卷。《全唐文》卷481录有其《诗有六义赋》1篇。关于其生平,可参阅今人卞孝萱《李益年谱稿》(载《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辑)。关于其作品,今人范之麟的《李益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资料比较完备。

苏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9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