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磎 |
释义 | 李磎?—896 唐代学者,散文家。字景望。江夏(湖北武昌)人。浙东观察使李柱之子。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登进士第。累迁吏部郎中、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黄巢起义期间,避乱淮海。唐昭宗嗣位,复召入朝为翰林学士,拜户部侍郎,迁礼部尚书。景福二年(893)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与宰相崔昭纬不睦,一度降为太子少师。乾宁三年(896)复相。本年,李茂贞拥兵犯阙,杀之于都亭驿。李磎、博学多才,文章秀绝。家有藏书万卷,时人称之为“李书楼”。所著文章及注解诸书传甚多。《新唐书·艺文志》称有《李磎制集》4卷,《李磎表疏》1卷,今已散佚。《全唐文》卷803编其文为1卷,共34篇。 童嘉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821-282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