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秀成之死
释义
李秀成之死

现代5幕话剧剧本。阳翰笙著。华中图书公司1938年初版。剧本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写成,但构思这个戏的时间却要早得多。作者在《阳翰笙选集·话剧剧本·自序》中说:“蒋介石反动派在五次‘围剿’时期,把‘攘外必先安内’的反革命主张作为根本政策,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根据地;将镇压太平天国人民革命的刽子手、引狼入室的卖国贼曾国藩极力吹捧为他们的精神偶象,大肆宣扬。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写历史剧,赞扬太平天国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借以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反人民的卖国投降政策。”当时,因为是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演出,作者很难从正面揭露曾国藩、李鸿章勾引帝国主义进攻太平军的罪恶。因此,解放后,在修改本中,作者又补写了太平军在松江反击英帝国主义威胁利诱的斗争,作为全剧的第一幕。

剧本描写的是太平12年至14年间(1862—1864),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领天兵,把英、法帝国主义侵略军以及美国人华尔所统领的洋枪队团团围困在松江城内。胜利在望之时,天王不顾李秀成提出的先取松江,占领上海,再回天京来打曾国藩妖兵的请求,一意孤行,要他立即回师北上,解救天京的围困。由于天王指挥错误,以致使天京陷于曾国藩、曾国荃妖兵与李鸿章及其所勾结的洋枪队两面夹攻的困境。李秀成力主突围,又遭天王拒绝。在万分危机的情况下,李秀成亲自指挥,苦守京城。终因寡不敌众,粮尽弹绝,天京陷落,李秀成被擒。李秀成至死不屈,自刎殉国。一万多名被清兵俘虏的百姓,也不肯投降,自焚于熊熊的烈火之中。这是一部以历史的写实主义手法创作的悲剧,着力刻画了太平天国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李秀成,以一身系太平天国上下之安危,处事公正,德行超群的光辉形象,讴歌了他那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同进,作者又注意把表现革命英雄和歌颂革命群众有机地结合起来。剧本结尾的悲壮场面,把戏剧推向高潮。剧本于1938年春在武汉首演,引起强烈反响。在沦陷的“孤岛”上海,上海剧艺社将此剧更名为《李秀成殉国》,每天日夜两场,连演了70多场。以后,此剧在重庆、延安等地又广泛上演,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因而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1939年国民党的“忠诚话剧团”在重庆演完此剧,回到綦江后,反动派竟诬以通共的罪名,将扮演李秀成的演员李英活埋,其余参加演出的20多位青年也惨遭杀害。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綦江惨案”。

杨景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4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