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幸存的人 |
释义 | 幸存的人 当代长篇小说。益希单增(藏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5月初版。这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获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长篇小说奖。作品以1936年至1951年原西藏地方政府统治下的旧西藏社会生活为背景,展现了农奴与农奴主阶级之间的尖锐斗争,揭示了农奴制度的残忍及其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小说的开头,写新上任的代理宗本仁青晋美对集体抗捐抗税的德吉村30户农奴大开杀戒。在尸横遍野的大惨案中,只有15岁的少女德吉桑姆及其幼侄桑节普珠得以幸存。此后,作品即围绕着这姑侄两人的活动及其命运变迁,展开情节。德吉桑姆改名换姓,从家乡藏北经昌都逃到拉萨。她与流浪农奴索甲相识、相爱,决心向仁青晋美讨还血债。他们试图杀死仁青晋美,但却遭到仁青晋美更残酷的迫害。索甲被杀死了。德吉桑姆受尽凌辱后被污陷为“妖魂”,坠入雅鲁藏布江的激流之中。小说在描写德吉桑姆同仁青晋美矛盾的同时,还写了山南地区率众起义的洛卡达日和森耿杰布的活动,写了要为姑母复仇的桑节普珠的成长和他投身反抗斗争的情景。小说通过农奴们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表明:他们必将以历史主人的姿态,和正在进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站在一起,改变旧西藏的面貌。在着力于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形象刻画的同时,作者还以富有民族特色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西藏高原的社会风俗画,诸如古老的天葬习俗,渡口上流浪人的火圈、拉萨八角街的独特景观…… 苍拉,魏守忠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63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