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现代评论派
释义
现代评论派

现代文化和文学流派。因1924年12月在北京创办《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适、陈源(西滢)、徐志摩、王世杰等。他们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立场与态度对待现实政治,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不少政论与时评。他们既发表宣传马列主义、赞扬苏联的文字,也发表了一些反苏反共文章。在1925年前后相继发生的“女师大”、“五卅”、“三·一八”、“北伐”等重大事件中,他们曾发表文章揭露和遣责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某些罪行。如陈源曾指出“五卅”惨案不是租界役吏的个人的暴行,而是“政治的问题”(《干着急》);“三·一八”惨案是军阀“惨杀爱国民众”(《文化的交流》)。但是,他们也散布污蔑学生、为军阀开脱罪责的流言。如陈源在女师大事件中,站在章士钊、杨荫榆一边,在《粉刷毛厕》、《多数与少数》等文中污蔑进步学生,攻击支持学生的鲁迅,甚至要求反动当局对学生“加以相当的惩罚”。“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竟说学生之被惨杀,“群众领袖”也要负“道义上的责任”,污蔑鲁迅等把盲目的群众引向“死地”(《闲话》)。徐志摩则公然说广大人民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是“可叹而又可笑的行动”(《罗曼罗兰》)。他们的许多文章表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两面性。在文化思想上,他们既发表批判《学衡》,《甲寅》的文章,也发表过胡适诱导学生躲进书斋的文章。他们的不少文章,宣扬了资产阶级文艺观。他们除撰写政论、时评外,也从事新诗、散文、小说创作,《现代评论》也是20年代中期出现的重要的新文学阵地。在新诗创作方面,闻一多、徐志摩的现代格律诗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徐志摩的散文想象丰富,结构繁复,注意词藻,具有“志摩式的华丽”。陈西滢的散文行文流畅,富有幽默感。凌叔华的小说风格谨慎,“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现代评论派部分同人以后在上海又创办了《新月》杂志,故又称“新月派”。

潘颂德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0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