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现代讽刺戏剧的兴盛
释义
现代讽刺戏剧的兴盛

现代文学运动。现代讽刺戏剧兴起于20年代初期。此后至30年代,出现了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和《压迫》、欧阳予倩的《回家之后》和《屏风后》、汪仲贤的《好儿子》、陈白尘的《恭喜发财》等一批有影响的讽刺戏剧。1940年前后,讽刺戏剧创作趋向兴盛。鞭笞国统区走私、贿赂、醉生梦死、堕落、叛卖等丑恶的社会现象,构成了这时期讽刺戏剧的主要内容。陈白尘的《乱世男女》刻画了一群被抗战洪流搅动起来的都市渣滓逃到后方后的形形色色丑态;《禁止小便》(《等因奉此》)暴露国民党官僚机构的黑暗和腐朽。老舍的《残雾》描写汉奸局长贪色忘义而丢官被捕,女汉奸却逍遥法外;《面子问题》叙述重庆某机关人人为“面子”(官位与权利)争斗,而置民族大事、人民利益于不顾。欧阳予倩的《越打越肥》抨击发国难财的奸商、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还有一部分讽刺戏剧侧重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嘴脸。洪深、沈起予合作的《咸鱼主义》、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民族危亡时小市民的自私自利心态。此外,还有的讽刺剧刺向沦陷区的魍魉世界,如陈白尘的《魔窟》。这些剧作通过辛辣的嘲讽,帮助人民清醒地认识现实,为抗战胜利而积极斗争,从而成为抗战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胜利后,随着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又一次出现了讽刺戏剧的创作热潮。陈白尘的《升官图》以梦境反映现实。吴祖光的《捉鬼传》借民间传说影射现实。还有宋之的的《群猴》、瞿白音的《南下列车》等剧,也都把矛头指向逆时代潮流而动的黑暗势力。这些剧作的演出,在剧坛和社会上均引起热烈的反响。

顾智敏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0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