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小说比较研究 |
释义 | 中国小说比较研究 古代小说研究论著。侯健著。台北东大图公司1983年初版。220页。本书为叶维廉所编《比较文学丛书》之一。全书系由9篇谈论古典小说的论文组成。书前有序《读书与方法——中国小说比较研究自序》,指出文学批评,归纳起来,只是比较和分析,“分析是为了了解作品说了些什么,怎样说的;比较则在这些以外,加上作品所说,是否值得耗却如许笔墨”。本书各篇论文,都是作者借用西方的批评方法,来对中国小说进行重新了解与评估。第一篇《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作者用研究神话的方法去探求《三宝太监》一书的意义。这本小说一方面为中国传统小说放出异彩,一面却暗合西洋现代小说的理论。第二篇《野叟曝言的变态心理》,作者运用心理分析来看待这本小说,指出《野叟曝言》是一本十分特殊、十分有趣的小说;但从技巧和结构来看,却不是一部好小说。第三篇《儿女英雄传试评》,这部小说表面上是儿女英雄,实际是讲天理人性,至于天理人性是一而非二,而且是永恒不变的。作者以此认为这部小说主题是正确的,而其表现符合现代小说技巧,其写实处超过一般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里,是佼佼者。第四篇《有诗为证·白秀英和水浒传》,主要论证小说里的诗词,并非“赘疣”,反而增加故事或情节的权威性,是另一种达到写实的方法。第五篇《好逑传与克拉丽萨》和第六篇《有心无心、一人二人》是中西小说的比较,前者比较两种社会价值的爱情故事,后者比较了蒲松龄的《乐仲》(见《聊斋志异》)和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不约而同地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做了新的解释。第七篇《阅微草堂笔记的理性主义》,指出纪昀这本谈狐说鬼的笔记小说,实际上将讽刺与道德寓于一炉。第八篇《武侠小说论》,是综论式的论文,指出武侠小说是“裹著糖衣的毒药”。第九篇《朱西宁的破晓时分》,探究当代中国小说在题材上受传统小说的影响,而技巧上则吸取西方小说的手法。 何贵初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1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