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问题中的大众文艺
释义
问题中的大众文艺

现代文艺评论。茅盾著。初载《文学周报》1932年7月10日第2号。署名止敬。1932年6月瞿秋白发表论文《大众文艺的问题》,茅盾认为其中不少原则问题能得到多数人赞成,同时对一些具体问题表明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茅盾认为瞿秋白关于旧小说的白话比较接近群众,而且是群众听惯的说法有片面性,因为识字不多的群众是读不懂旧小说的白话的。旧小说能接近大众主要不在于文字,而在于描写的技巧,即用明快的动作刻画人物性格,不抽象议论,不用联想和暗示。而近年来的革命文学虽然也有听得懂读得懂的作品,可是群众不欢迎,其主要原因就在没有解决技巧问题。文章还认为各大城市的工人各有他们的土话,但没有全国范围的现代中国话,瞿秋白心目中的普通话,即上海客籍工人的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担负不了文学描写的语言工具。大众文艺的语言目前尚不能用土话,因为土话没有正确简便的文字符号,而只能用瞿秋白所痛责的“五四”以来的“白话”。指出白话只要作者多在语言上下功夫,肃清欧化的句法和日本化的句法,以及一些抽象的口头中不常见的名词,还有文言里的动词和形容词等,读者就不至于不能接受。作者一定不能关在屋里冥思苦想,必须多接触各种南腔北调的人,先练好自己的口语。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26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