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
释义 | 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当代文学论文。何值(秦兆阳)著。初载于《人民文学》1956年第九期。这篇论文产生于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背景下,作者以现实主义为中心论述了教条主义对当时文学理论和创作的束缚。全文共有6部分:(1)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法则,它是人们在艺术实践中“对于客观现实的艺术本身的根本的态度和方法”,“以无限广阔的现实为对象、为依据、为源泉,并以影响现实为目的;而它的反映现实,又不是对现实作机械的翻版,而是追求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恩格斯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释明了从现实生活到艺术真实的途径。然而若干年来,对现实主义的新的理解中偏离了现实主义的大前提,形成许多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妨害作家创造性的发挥。(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定义本身是不科学的,似乎客观真实不是绝对重要而某种抽象的“精神”才是更重要的。作家的世界观是有机地存在于创作过程中的,是有机地表现在艺术的真实性中而无需在艺术的真实性之外再“结合”进一些什么东西。而且,这个定义将文学的艺术性、真实性、思想性与典型化的方法割裂开来。(3)由这一定义本身的缺点引起的庸俗社会学思想在我国与另外一些庸俗社会学思想结合起来了。这就是把文艺为政治服务原则简单化地理解为配合政治任务或配合一时的政策。“实际上,在不同的程度上离开了、缩小了、歪曲了现实主义原则”。(4)与此相关的另外一些教条主义,如“无冲突论”、“只去注意那些对各种政策表示态度的人物”,只去注意“所谓新品质和落后思想”,作家们失去了“大胆想象、大胆创造、追求艺术风格以及深刻地凝视生活的习惯”。(5)用简单的阶级分析方法或教条主义是无法解释复杂的典型问题和独特的典型形象的。(6)现实主义是一条宽广的道路,而教条主义的束缚,目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这也许更加难以克服。这篇论文发表后在文艺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但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却被当作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和“右派”观点加以批判;江青主持炮制的所谓“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把“现实主义——广宽的道路”论列为“黑八论”之一。直到1979年以后它的价值才得到肯定。 张祥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13-351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