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彷徨
释义
彷徨

现代短篇小说集。鲁迅著。收1924至1925年所作小说11篇。北京北新书店1926年8月初版。现收入《鲁迅全集》第9卷。首页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题辞,反映作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北京文化界显得寂寞、荒凉的境况下,感到“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的情绪,他在苦闷和彷徨,但仍继续探索与战斗。

这是作者继《呐喊》之后的第二个小说集,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前的社会现实。《祝福》描写善良、安分的祥林嫂,新寡之后逃到鲁四老爷家里做工,希望以辛苦的劳动,换取最起码的生活。但不久便被婆家逼嫁到山坳里去。当她再次在鲁家出现,那是第二个丈夫病死,儿子被狼叼走之后。因她再嫁再寡,主人把她看成不祥之物,不许她沾手祭品,柳妈又以阴间的锯刑相恐吓,要她到土地庙捐门槛,当作赎罪的替身。她不断忍受和挣扎,捐了门槛,但主人还是不许她摆设祭品。她从此失魂落魄,又沦为乞丐,并怀着对阴间的恐怖和疑惑,死在年终“祝福”的街头上。祥林嫂是中国人民最悲惨的典型,她受到了极其深刻的精神创伤。小说通过她的一生,揭露封建主义的极端野蛮和残酷,表明社会环境已迫使被压迫人民走到绝境。《离婚》中的农村妇女爱姑,大胆泼辣,丈夫要离弃她,她闹了整整3年。但对出面调停的豪绅七大人却寄托幻想。小说着重描写爱姑会见七大人的场面,从七大人的矫揉作态、故弄玄虚在爱姑内心所引起的反应,写出爱姑精神上的深刻弱点,以及由此导致的失败。这又一次揭示封建思想统治的严重性,说明被压迫人民必须在启蒙教育下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走向坚决、持久的斗争。

在新文化队伍分化的形势下,《彷徨》集中地反映新旧两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肥皂》、《高老夫子》诸篇,揭露旧知识分子的虚伪说教,“婉而多讽”,堪称现代讽刺文学的杰作。《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诸篇,反映革新势力和传统势力之间的矛盾,弥漫着革命退潮时期沉重的历史氛围。作者以无比激愤的心情,描写新型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挣扎,揭示个人抗争的软弱与失败。《伤逝》描写“五四”以后的青年知识分子子君和涓生,他们要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恋爱成功后,子君便沉湎在小家庭的生活琐事中。失业的打击到来时,子君无以自处,涓生则急于救出自己。于是爱情破裂,彼此分手。子君回到父亲的严威和旁人的冷眼的环境中,不久便死去了。涓生陷入了悔恨和悲哀,并在迷惘中探索新的生路。这个爱情悲剧表明: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是不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解决的。

《彷徨》较多地流露了作者忧郁、彷徨的情绪,但对于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却是同样深刻的。在艺术上,两者有着统一的特征和风格,但对小说结构和形式的掌握,却比以前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而且摆脱了外国作家影响的痕迹。

林志浩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040-304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