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又曾
释义
王又曾1706—1762

清代诗人。名一作右曾,字受铭,号谷原。秀水(浙江嘉兴)人。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 十九年成进士,官礼部主事,改刑部主事,因病,并因不熟悉律例而辞官归。他性情豪放,善饮酒,好吟咏,大庭广众之中,每每谈笑风生。与同县钱载、祝维诰、万光泰、朱沛然等常相切磋、唱和,时称“秀水派”。而以他和钱载成就较高,号“钱王”。

王又曾诗多吟咏景物和酬赠友人之作。在艺术上,他善于汲取前代诸家之长,融会变化,自成一家,受到袁枚、毕沅等的推重。

王又曾诗的风格表现在:用语清新而警策,感情真挚而含蓄。如五律《桐江》写江游所见,清幽俊秀,历历如绘。其中“树色浇篷翠,岚光瞥眼经”2句以“浇”字描写树色之浓重,以“瞥”字形容船行之快速,显得格外新警。再如七律《经天姥寺》:“天姥峰阴天姥寺,竹房涧户窈然通。老僧敲磬雨声外,危坐诵经云气中。禅榻茶烟成夙世,天鸡海日又春风。回头却忆十年梦,梦与山东李白同。”吴应和评此诗说:“通体峭健,无对偶之迹。‘老僧’十四字作一句读,是律诗创格;结局尤奇横,是律诗创调。“类似这样的在用语、格调或表现方法上有所创新的地方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见到,正如毕沅序其诗集时所说:“取材于众所不经见,用意于前人所未及发”。各种诗体他都能熟炼运用,除律诗外,如五古《重入剡感作》,七古《登报恩寺浮图》,七绝《临平道中看荷花,同朱冰壑阵渔沂》等也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王又曾亦能词,象〔酷相思〕《饮芙蓉花下作》、〔金缕曲〕《简惺斋》等都写得颇有风致。

著有《丁辛老屋集》20卷。

叶君远;董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