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卫民 |
释义 | 王卫民1936— 近代文学研究家。笔名韦行。河南西平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自幼随伯父(河南大学教授)在开封市读书。1957年毕业于开封第一高中,同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于1962年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北方昆曲剧院,初任文化教员,继入创研室从事传统剧本的改编整理工作。1966年该剧院解散,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1977年又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副研究员。 王卫民主要致力于近代戏曲和早期话剧的研究,尤对吴梅研究较为深入。他对文学史料的建设相当重视,编有《吴梅戏曲论文集》(198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红楼梦〉刘履芬批语辑录》(1987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早期话剧选》(198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有《〈长恨歌〉是一首讽谕诗》(1961年)、《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文艺思想》(1978年)、《辛亥革命前后的戏剧运动》(1981年)、《吴梅简论》(1985年)、《我国早期话剧的来源、兴盛和衰落》(1986年)、《辛亥革命前后戏曲理论的深刻变革》(1989年)等。又曾参与《中国近代文学百题》(1989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撰稿工作,参与《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49—1979)4卷本(1984年至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的编选工作。其中3种资料、作品集获得了好评。蔡毅认为《吴梅戏曲论文集》“是集录吴梅研究资料最丰富最完备的书”;“书末的《吴梅年谱》,……披露了相当多的我们从未见过的材料,为吴梅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信息”(《读〈吴梅戏曲论文集〉》)。吴汝昌在《〈红楼梦〉刘履芬批语辑录·序》中说王卫民“发现了这一项沉埋的资料,作了辑录整理,是有功于红学与小说美学的”。吴乾浩在《话剧襁褓期的可贵留影——读〈中国早期话剧选〉》一文中称该选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早期话剧的“空白”。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