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化基 |
释义 | 王化基944—1010 宋代文学家。字永图。真定(河北正定)人。太平兴国二年(977)进士。任大理评事,历通判常州,知岚州,改淮南节度判官,入为著作郎,迁右拾遗。 上疏自荐,召试,授知制诰,擢御史中丞。认为治天下如种树,根本固则枝叶不足忧;朝廷治则边鄙自安。慕范滂为人,献《澄清略》,建议复尚书省,慎公举,惩贪吏,省冗官,择远官。不久,任京朝官考课职务。出知杭州,迁礼部侍郎。至道三年(997)任参知政事。咸平四年(1001)以工部尚书罢知扬州。调河南府,进礼部尚书。卒赠右仆射,谥惠献。王化基宽厚有容量,喜怒不形于色。教子自立,都有成就。有文集30卷,尝作《南行诗》百韵,为人传诵。 李颖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