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叔承 |
释义 | 王叔承1537—1601 明代诗文作家。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自号昆仑山人。吴江(今属江苏)人。家贫赘妇家,为妇翁所逐,不予一钱。乃携妇归奉母,而贫益甚。嘉靖三十八年(1559)到彰德,访客居赵王处的郑若庸,因赵王贵倨,于是他不愿见之,乃作“羞向侯门待晚餐”诗而辞去。后客处大学士李春芳处,纵观西苑南内之胜,作汉宫数十曲。流闻禁中。性嗜酒,李春芳有时嘱其撰述应制祝釐之作,常醉而弗应。久之乃谢归,纵游吴越山水,继而又赴闽、楚、塞上。从塞上归里后再不复出。年65岁而卒。著有《壮游篇》3卷、《吴越游编》8卷、《荔子编》2卷、《潇湘编》2卷、《岳色编》2卷、《螟记杂录》2卷、《别录》1卷。他才情焕发,善写七言歌行,顷刻数百千言,莽苍豪宕。如《赵州柏林寺双壁画水歌》描写水态,可谓变幻无穷:“初疑塑出海眼层,竦身拂手才知平 尹恭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0-63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