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淑安 |
释义 | 梁淑安1938— 近代文学研究家。女。原籍广东番禺,生于广西南宁。1951年至1957年在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读初中、高中。1957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于1962年毕业。又考取本系研究生,师从陈中凡攻读中国古典戏曲史,并从钱南扬学习南戏和曲律。1965年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南京大学溧阳分校政治处临时协助工作。1966年3月正式分配至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国际司文艺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单位撤销,于1969年下放至河南息县(后迁明港)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副研究员,兼任《中国文学大辞典》编委。 梁淑安主要致力于近代戏曲的研究,尤对近代传奇、杂剧的研究较为深刻。总计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主要篇目有《近代小说理论初探》(1963年)、《建国三十年来近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人合作,1980年)、《近代传奇杂剧的嬗变》(1983年)、《辛亥革命时期传奇杂剧的改良》(1982年)、《新中国成立前近代戏剧研究一瞥》(1985年)、《吴梅〈风洞山传奇〉浅析》(1985年)、《从近代戏剧的变革看近代文学史的起讫》(1986年)、《近代戏剧变革与外来影响》(1989年)等。梁淑安还注重于近代文学史料的建设,与姚柯夫合著有《中国近代传奇杂剧提要》一书(待出版)、《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简目》(刊于《文献》第6、7期,1981年2月和3月出版),独自编有《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戏剧卷》(1919—1949)(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参加了4卷本《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49—1979) (1984年至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编选工作。又为《中国近代文学百题》(1989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学大辞典》等撰稿20余万字。其研究成果产生了一定影响。如《近代传奇杂剧的嬗变》一文曾收入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及《中国社会科学》1980—1985年《文学论文集》;《一九八三年近代文学研究述评》称“此文对近代戏剧变革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认为其主要意义在于“证明中国现代新文学(包括戏剧)‘不是从天外飞来的’,不是外来形式的单纯的‘模仿和移植’,而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和逐步演变的结果”(1984年《中国文学研究年鉴》)。其他部分文章及《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简目》也受到了好评。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54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