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文史通义
释义
文史通义

清代文学、史学理论著作。9卷(或为8卷)。章学诚著。章学诚“上探班、刘,溯源官礼,下该《雕龙》、《史通》,甄别名实,品藻流别”,集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而完成了《文史通义》 一书。书中立论,逆时趋而持风气,弥合考据、义理、词章三家的界限,阐发了一系列独到的文学、史学理论见解,在乾、嘉时期自成 一家之言。

在史学理论方面,章学诚力倡“六经皆史”之说,主张“六经皆先王之政典”,表现了注重经世致用的倾向。由此,他强调“道”与“器”、“理”与“事”的统一,认为“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反对“舍天下事物人伦日用”而言“道”,并推重“述事而理以昭焉,言理而事以范焉”的历史著作。章学诚于“才、学、识”之外,犹重“史德”,要求“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

在文学理论方面,章学诚提出“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反对“空言”,要求文章写作“盖必有所需,而后从而给之,有所郁,而后从而宣之,有所弊,而后从而救之”,认为优秀作品“皆本于中之所见,初非好为炳炳烺烺,如锦工绣女之矜姱采色”,并以“气昌而情挚”者,为“天下之至文”。章学诚反复强调内容的重要性,但又不绝对否定形式的意义。他注意到了形式自有其特殊艺术规律,指出:“文亦自有其理。妍媸好,人见之者,不约而有同然之情,又不关于所载之理者,即文之理也。”然而,他认为形式最基本的规律即顺应内容的自然表达,传人适如其人,述事适如其事,这是“无定”中的“一定”,只能靠“自得”,所谓“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因此,他反对古文家“执古文而示人以法度”的作法,强调文章写作假如脱离内容而拘泥于固定的程式,必然会受到束缚。为说明这一点,他譬喻说:“如啼笑之有收纵,歌哭之有抑扬,必欲揭以示人,人反拘而不得歌哭啼笑之至情矣。”此外,书中“有天地自然之象,有人心营构之象”,“《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犹为表里”等观点,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史通义》流传有不同的版本。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有《文史通义》标点本,所据为刘氏嘉业堂所刻《章氏遗书》,共9卷;其中“内篇”6卷为文学、史学专论,“外篇”3卷,多为序、跋、书信,内容与“内篇”相发明;另附“补遗”、“补遗续”。中华书局1985年又出版了《文史通义校注》,由叶瑛校注,所据为通行本,共8卷,其中“内篇”5卷,为文学、史学专论,“外篇”3卷,均为方志序例;附《校雠通义》3卷。

金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09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