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袁鹰 |
释义 | 袁鹰1924— 当代作家。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笔名裴苓、史军、林碧等。江苏省淮安县人。出生于一个衰败的地主家庭,父亲是银行职员。1934年全家迁往杭州,抗战爆发后又迁往上海。在上海读完中学、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集英中学、广肇女子中学和华模中学当过语文、地理、历史教员。他自幼喜爱文学,学生时代就常向报刊投稿,作品多表现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学运、文艺和宣传部门工作。抗战胜利后,任上海文艺青年联谊会的常委和出版部长。1945年后,任上海《世界晨报》记者、编辑和编辑主任。1947年编辑上海《联合晚报》文艺副刊《夕拾》。1948年编辑《新文丛》,同年年底任上海《新民报》特约记者。这期间写了许多反映学生生活和斗争的小说、诗歌、散文及杂文。1949年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记者、编辑、总编辑室政治秘书和文教组组长等职;同时加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1952年底调北京《人民日报》社工作。他的创作甚丰,计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1956)、《红河南北》(1956)、《风帆》(1963)、《非洲的火炬》(1964),诗集《江湖集》(1960)、《花环》(1963),儿童文学作品集《篝火燃烧的时候》(1955)、《彩色的幻想》(1957)、《在美国,有一个孩子被杀死了》(1958)等。长诗《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1959)及《刘文学》均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奖。1979年参加第四次全国文代会,被选为中国作协理事和创作委员会委员。同年出版散文集《悲欢》、再版《风帆》。散文集《不灭的诗魂》获《十月》文学奖。1980年参加中国笔会中心,又相继出版了《袁鹰儿童诗选》(1980)、《袁鹰作品选》(1983)、《袁鹰散文选》(1983),《秋水》(散文集,1985),《寸草心》(诗集,1985)等。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人民文学》编委,《儿童文学》编委等职。 赖南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23-472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