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潘德舆
释义
潘德舆1785—1839

清代诗论家、诗人。字彦辅,号四农。山阳(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稍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迄未赴任,不久即卒,时当鸦片战争爆发前一年。著有《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

潘德舆是清代中叶的诗论家和诗人。他的诗学观相当保守,强调诗歌的社会教化作用,标举《诗经》“柔惠且直”一语,认为这才是“古诗人之性情”,其实质就是所谓“仁义”,亦即封建正统的伦理道德。与此相反,他把袁枚以来许多诗人特别是“性灵”派诗人创作中所体现的反封建精神则斥为“嘲风雪,弄花草”,或者“叹老嗟穷”,甚至于“荒淫狎媟”,予以激烈攻击。在诗歌创作的艺术道路方面,他强调“师法”,这种“师法”还一定要“高”,也就是首先必须学习《诗经》,模仿其“神理意境”,而具体到“学者大纲自宜宗唐”,唐代又以“盛唐”为最高。说到最后,实际上就是明七子的“诗必盛唐”。潘德舆的诗歌理论,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以复于古”(鲁一同《安徽候补知县乡贤潘先生行状》)。潘德舆的诗歌创作,在内容上以反映日常恬适生活为主,也有不少作品揭露社会黑暗,触及封建末世的衰朽本质。如《茌平有感》:“齐西风物近如何?揽辔南来涕泪多。百里田畴无秀麦,四更门巷有清歌。征人蹀躞谋行乐,长吏逡巡报荐瘥。岳岳马生呼不起,荒荒残日下岩阿。”充满着一片“晚唐之音”,末句客观上尤其形象地预示了封建末日的来临。在艺术上,其诗以五古较为擅长,取法陶渊明、杜甫,古淡质朴,但缺乏独创。潘德舆的诗学,在某些方面影响到近代的鲁一同。

潘德舆在后世不大受人重视,研究很少。对他的诗论,近来已有人做过较为系统的探讨。

朱则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8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 18: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