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柽章 |
释义 | 潘柽章1626—1663 清初诗人。字圣木,一字力田。吴江(今属江苏)人。明诸生。入清隐居不仕。一生主要致力于史学,著《国史考异》,并仿《史记》体例,与吴炎等合作私修《明史记》,自撰本纪、诸志,然书未成,受庄廷明史狱牵连,被清廷处死。柽章身经易代之乱,饱经忧患,诗多抒发明亡后内心的悲愤凄凉,寄托对故国的思恋。如写于顺治十三年(1656)的《丙申寒食》:“陌上初过雨,人家欲断烟。长因三月候,重忆十年前。荒荠埋陵殿,饥乌集墓田。并将家国泪,一洒白杨天。”悲悼故国的主旋律贯穿于他的大部分作品中。还有一些诗表示诗人准备为国捐躯的胸怀,如《关山月》:“出身誓向边场死,那能宛转妻儿前。”对于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他的诗也有如实的描写,如《梳篦谣》将“贼”比作梳,将兵比作篦,尖锐地揭示了兵灾人祸是造成民不聊生的根源:“贼来犹可活,兵来愁杀人”;“贼如梳,兵如篦”。回荡着一股悲愤不平之气,格调深沉。他的律诗,工稳凝练,表现出他较高的文学才华。著有《明史乐府》、《观物草庐焚余稿》6卷、《松陵献集》15卷等。 徐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8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