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世民1
释义
李世民1598—649

唐代诗文家。即唐太宗,唐代第2个皇帝。高祖李渊次子。其族望出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隋末大乱,劝李渊于太原起兵。李渊建大将军府,以其为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公。筹划进军关中、统一天下的战略,并在攻克长安中屡建奇功,改封秦国公。李渊称帝后,以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先后击败薛举、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以功高而加号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之上。武德八年(625),进位中书令。太子李建成惧其功高,与齐王李元吉欲加谋害。李世民遂于武德九年六月拥兵入玄武门,杀李建成、李元吉,被李渊立为太子。八月即帝位,次年改元贞观。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英明君主。他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实行的进步政策,造成“贞观之治”的盛世,《新唐书》称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贞观二十三年(649)去世,终年53岁。

李世民极为重视文史修撰和文学创作。当其为秦王时,即开文学馆,引房玄龄、杜如晦等18人为学士。贞观年间,诏令大臣修史,整理古籍,并亲写《晋书》论赞4篇。又曾集王羲之书法150卷。他的文学主张,一方面强调文学须有益于政教,反对淫靡文风。其《帝京篇序》尝言:“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又曾批评两汉大赋名篇“皆文体浮华,无益劝诫”,而主张“词理切直,可裨于政理”(《贞观政要·文史》)。同时,他也崇尚文采,曾称赏陆机“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晋书·陆机传论》)。李世民传世之文中,有《民可畏论》、《自鉴录》等见解卓绝的政论;赋体中亦有《临层台赋》、《感旧赋》等文情并茂的佳什。其诗作名篇有《帝京篇十首》、《还陕抒怀》、《入潼关》等,胸襟宏大,气概不凡。《全唐文》小传称其“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全唐文》卷4至卷6存其文274篇,《唐文拾遗》存36篇。《全唐诗》卷1存诗69首,《全唐诗续补遗》卷1存3首。

刘正民,薛天纬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15-271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16:07